2017年4月15日至18日(农历三月十九之二十二日)甘肃省陇剧院一行80余人,携经典陇剧《枫洛池》《状元与乞丐》《陇剧精品折子戏》《甘声肃韵民间艺术综艺晚会》在天水市秦安县西川镇神明川村进行演出。此次演出是由甘肃省文化厅主办的公益性惠民演出系列活动之一。汇集了以省陇剧院三朵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雷通霞、佟红梅、窦凤霞为主,中青年优秀演员参加的强大演出阵容。
人们常说的“有庙才有会,有会必有戏”。既然“名为娱神”而“实为娱人”。民俗是戏曲文化重要载体,庙会戏是戏曲演出的巨大市场。秦安县西川镇神明川村的这次演出就是将政府的惠民演出与当地百姓庙会戏演出习俗结合的成功例子。戏里乾坤大,曲中日月长,锣鼓铿锵鼓声扬,出将又入相。戏场台上台下,台前幕后,有人看戏,有人唱戏,共同演绎着戏如人生。戏曲以庙会为载体而获得生存与发展,反之,庙会又借戏曲以娱神,在满足人们信仰意愿的同时,实现商品交流与文化娱乐的目的,千百年来,我们的戏曲就是这样紧紧地与庙会结合在一起。
丝竹袅袅、乐韵悠悠,演员们唱腔婉转柔美,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戏曲灵秀之气,充分展示了传统戏曲的无穷魅力,现场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老戏迷张全保有四十年的戏龄,他一边抽着烟,一边看着戏,笑着说:“陇剧院的戏有陇剧、有秦腔,都好看。几个旦角扮相俊,会演戏,看着舒坦。”据当地的文化专干介绍,这里自革开放之后,因落实宗教政策和正确引导,庙会又成了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繁荣区域经济的重要渠道,吸引四方来客、激活物资交流的“媒介”仍然是戏班演出的“庙会戏”,而农村戏曲的重新更生,依靠的正是这种庙会的兴起。道理很简单,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人们在解决温饱之后,就急需文化娱乐,除电视、电影等形式外,最受他们欢迎的还是传统的“逛庙会,看戏文”,在那些家喻户晓的传统戏里,有他们熟悉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如演斗台戏,还可以凭个人情趣选择舞台与评判优劣,看得更加过瘾。据不完全统计,这次系列演出活动,观演人数超过万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为了保证这次演出的高质量,省陇剧院早在一个月前就精心准备、认真排练。大戏、折子戏、小节目都一一修改磨合后才推出。一天两场演出戏量大,演出期间,舞美队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保证了演出无失误。青年演员在演出休息期间还抓紧所有时间,跟随著名演员学习戏曲表演。虽然食宿条件艰苦寒冷,但个个都精神饱满,认真对待。
省陇剧院副院长雷通霞在采访中讲:“戏曲作为传统文化在老百姓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从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戏曲艺术不仅仅是让人娱乐,更主要起到高台教化的作用,对人的意识形态精神层面形成认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帮助人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对人的仁义礼智信、真善美等思想形成影响深远。戏曲艺术扎根于人民、扎根于基层,非常受老百姓的欢迎,对于戏曲自身的发展也是很好的。谁说戏曲不景气?只要看一看秦安的老百姓和戏迷对我们这次演出的狂热追捧,这种说法就不成立。戏曲人在这方舞台上演出有信心、有热情、有水平。这里的戏迷看遍了甘肃、陕西的好戏名家,艺术鉴赏水平很高。”(图文由省陇剧院提供)